首页>>专题专栏>>内蒙古成立70周年>>历史回顾
【内蒙古历史上的今天】1980年7月30日,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的考古工作者米文平等人在大兴安岭北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附近的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石刻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30

  1980年7月30日,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的考古工作者米文平等人在大兴安岭北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附近的嘎仙洞内,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石刻,证明嘎仙洞就是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北魏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嘎仙洞石室的发现,是迄今中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知的有文献确切可考的古代民族遗迹。

  嘎仙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嘎仙洞为天然花岗岩山洞,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略呈三角形,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相传为仙人洞府。洞内宏伟宽阔有如大厅,南北长近百米,东西宽20-30米,穹顶高大,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

  据《魏书》载,乌洛侯国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大武帝拓跋杰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字体古拙,介于隶楷之间。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2008年4月,嘎仙洞内又发现了未完工的雕凿建筑遗迹,经专家认定为“盝顶龛”。盝顶龛是大佛窟的一种窟顶设计。(王占义 王文轩)







game365体育投注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专题
Copyright?2015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蒙ICP备05003517号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