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繁体中文 |无障碍浏览 |智能机器人
开鲁太平鼓舞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24
【字号:
打印

  开鲁太平鼓舞最早分布在通辽市西部开鲁县的各个镇场,现在集中在开鲁镇。太平鼓舞约在200多年前由辽宁的彰武、朝阳等地传入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后流传到开鲁等地,成为蒙满汉民族人民共同喜爱的民族民间娱乐性舞蹈之一。开鲁县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流行的太平鼓舞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庭院娱乐和广场祭拜舞蹈。在上世纪3040年代最盛时期,家家几乎都有太平鼓,少则一面,多则几面。1949年前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人民企盼太平盛世。太平鼓舞具有娱神、娱人和自娱的功能,或祭拜、祈求神灵保佑,或庆祝丰收、普天同乐,或释放情怀、自娱自乐。

  太平鼓舞是以鼓和鼓鞭为道具,与舞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以不同的鼓谱和舞蹈动作表现不同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其中有用舞蹈动作表现“问安”“庆安”、用舞蹈语汇祝福、交流情感的问安互拜场面,也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摘棉花、压棉花、弹棉花、捎谷子的劳动场面,有表现踢毽子、扑蝴蝶、逗狮子等娱乐场面,也有用形象的“赶马”动作来表现“再见”的结束场面。经过多年的演变,现存的太平鼓原始鼓谱有10余种,击鼓方式、队形变化则达20余种。 

  开鲁太平鼓舞以其古朴、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简洁明快的鼓谱和节奏,富有劳动生活的动感和贴近生活的内容,简单易行的舞蹈动作等艺术特点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欢迎。在开鲁特定的环境中,太平鼓舞经过了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成为了本土与外来文化、汉族与兄弟民族文化结合的具有开鲁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 

  2009年,开鲁太平鼓舞列入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赵建华 高明博
附件下载:

上一篇:藏传佛教密宗乐舞—娜若?卡吉德玛 下一篇:隆盛庄四脚龙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