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皮袍是以整羊皮为原料,经清洗、软化和熏制后缝制而成的皮袍。熏皮袍不仅抗风,耐寒、耐磨,而且具有防水、防蛀、防污和久穿不变型、美观大方等优点。分布地区除内蒙古自治区外,还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新疆、青海及蒙古国和俄罗斯部分地区。
传统的乌珠穆沁熏皮袍制作技艺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加工过程:1、羊皮的清洗:在微干的羊皮上抹一层河塘粘土,用钐镰(打草刀)刮去皮上的油脂,再用水清洗,放置阴凉干燥处晾干。2、羊皮的软化:在晾干的羊皮上涂一层畜用盐和酸度较高的酸牛奶,再晾3-4天,每天翻动1至2次。放进酸奶缸过上5天,再取出放置阴凉干燥处晾干,然后羊皮上再涂一层畜用盐和酸奶,每天用手揉1到2次。3、4天以后将晾干的羊皮铺在有露水的草地上,用毡子盖住,使其在露水中浸泡1天。之后,用弓铲等工具对浸软的羊皮进一步软化。3、羊皮的熏制:用铁勺挖一口坛形的坑(深60厘米,直径60厘米,坑口直径15厘米),用三个木杆支起架子,将缝合的三张软皮绷紧在木架上,在坑中点燃牛粪使其熏烟两个小时。需掌握好烟熏制的最佳效果。4、熏皮袍的裁缝:将熏好的羊皮裁缝成袍,用羔皮做袍子的领子和袖口,用羔皮条和绸缎镶边,订上特制的纽扣即可。熏皮袍在领口、大襟、下摆等处都要饰以青色宽边和绸缎镶边图案,边饰的繁简按男女老少有所区别。乌珠穆沁熏制皮袍在传统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颜色和绸缎装饰的配置,在蒙古族传统服饰中独具一格,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由于熏制皮袍制作技术难度大,传统制作技艺老人大多年事已高,古老的手工技艺亟待抢救和保护。
2009年,东乌珠穆沁旗申报的乌珠穆沁熏皮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