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厅
乌审旗地处乌审旗西南,毗邻陕北,历史文化厚重深远。萨拉乌苏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史上,在亚洲旧石器时代考古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乌审旗旗境大部分在毛乌素沙地,有沙间湖泊闪烁,有弯曲的河流深切,有悠扬的蒙古族歌声飘荡,可以映照出远古以来人类活动的痕迹,可以映照出几千年北方各民族相融相撞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衬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2、萨拉乌苏遗址专题陈列展厅
萨拉乌苏遗址陈列馆,总面积282平方米,馆内陈列着上世纪20年代在萨拉乌苏遗址桑志华、德日进发现的河套人牙齿、河套人头盖、股骨、胫骨等人类化石。萨拉乌苏出土的古人类用的石器以及桑志华等人考察该地活动的日志、观察图及专业出版物的原件100余件。"河套人"在中国及亚洲古人类学及旧石器考古史上均具有划时代意义。生活年代为距今14-7万年,体质特征属人类进化史上的晚期智人阶段,是亚洲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之一,在探讨亚洲古人类进化链以及中国现代人类直接祖先的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展出的还包括34种哺乳动物的化石,如披毛犀、普氏野马、蒙古野驴的骨架,复制出了该地出土的菱齿象牙、河套大角鹿顶骨、王氏水牛顶骨、巨型鸵鸟蛋化石等。
3、乌审旗地方文献展厅
乌审旗地方文献展览,由历史名人展、历任领导展、模范人物展、文艺名人展和文学作品展等5部分构成,全面、系统而科学的展示乌审历史、乌审人文、乌审发展和乌审精神,从一个方面凝聚了乌审文化的活力、实力和魅力。
4、中国马头琴博物馆
中国马头琴博物馆内共陈列106把马头琴,主要是科尔沁察哈尔地区收集来自蒙古国的马头琴。最早的是18世纪中期位于察哈尔地区,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弓弦乐器之一。
5、“蒙古族银器工艺”专题展示
早在元朝以前,蒙古族即以使用银器闻名。藏古族银器品种有银碗、蒙古刀、蒙古银壶、饮酒器皿、头饰银簪、各种马具鞍花等。其特点是大方淳朴,精巧细致,色彩纹样古雅,不论色彩还是纹样,都讲究均衡、对称和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早在元代以前,我国蒙古族已经广泛使用银器,银器艺术的精巧,就已十分著名。产品最能吸引人的部分,是古雅的图案装饰。一般采用各种几何纹样、八宝图、回纹、各种动物、龙凤以及各种花卉图案。图案布局合理,花纹疏密得当,纹样主次分明,形体美观协调,体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6、乌审旗通史展厅
耕牧有融
“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历史形成的重要特质,多民族文化的溶汇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乌审旗历史文化内涵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耕牧有融”。从先秦至元明,以至今天,这里既有阡陌田园,又有草间骑影;既有中原政权的衙台,也有北方游牧的穹帐。交相叠现,互补共存。
汉代曾有龟兹属国建于旗境边缘,是将能歌善舞的西域龟兹人移置于此。他们的历史信物留存很少,也许只在漫漫的沙海草丛留下了他们曼妙的歌声。
夏地记忆
无定河在旗境西南流过,公正而宽容地记忆着历史遗事。5世纪初,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国大夏,建都统万城,“临广泽而带清流”。今乌审旗境是大夏京畿腹地。426年,统万城陷于北魏军骑,置统万镇;487年改置夏州,自此这里一直称为夏州,夏地,直到元兴。
晚唐割据,党项李氏拥夏自强,立国,称夏,史称西夏。无定河流域成为11至13世纪西夏帝国的龙兴之地。今无定河镇排子湾出土的党项李氏墓志铭可以轻拂历史之尘。
乌审牧歌
15世纪末,蒙古鄂尔多斯部进驻黄河套中。鄂尔多斯部以守护和祭祀成吉思汗陵寝为神圣职责,祭祀古风流存广厚。清初,分封鄂尔多斯为六旗(后增置一旗),旗境为鄂尔多斯右翼前旗,因以“乌审”古部人群为多,俗以旗名,传衍至今。
乌审牧地民风古朴,尚文敬史。16世纪有库图克台,精通蒙古、汉、藏文字,著述尤丰;17世纪有蒙古史家萨冈彻辰,著历史名典《蒙古源流》。民间诗赋歌舞,纛魂祝词,其遗产价值弥高。藏传佛教传布蒙古地区,召院林立,福报观念渐强。近代拓边开垦,与陕北交流愈来愈多,商业、手工业,特别是农业技术和观念增进,文化愈趋丰富多彩。
红色乌审
本展览以1925年-1949年的乌审旗西南部共产党历史文化,主要有红色组织、乌审旗早期活动的主要共产党人、党办公地、党小组遗址、建国前乌审旗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红色武装等闪光点。还有“独贵龙”运动的有关历史文化,主要有独贵龙运动的领袖席尼喇嘛、“独贵龙”签名图等内容。